
家常小菜中,蔬菜的選擇通常都不多,不外乎芥蘭、菜心、白菜仔、西蘭花、通菜等,有時候都會食到「懨懨悶悶」,所以今次就介紹其中一款過往少機會吃到的蔬菜──秋葵。秋葵主要是從日本飲食文化而來,外表並不討好,加上它的口感「滑潺潺」,有些人不太喜愛,但它的營養價值卻非常高和豐富。
家常小菜中,蔬菜的選擇通常都不多,不外乎芥蘭、菜心、白菜仔、西蘭花、通菜等,有時候都會食到「懨懨悶悶」,所以今次就介紹其中一款過往少機會吃到的蔬菜──秋葵。秋葵主要是從日本飲食文化而來,外表並不討好,加上它的口感「滑潺潺」,有些人不太喜愛,但它的營養價值卻非常高和豐富。
紫薯風潮早前席捲全城,坊間除推各式紫薯甜品外,還有名人將紫薯當飯食盼助抗衰老。有營養師指,不同顏色番薯營養價值相若,建議每餐食 1 至 1.5 個手掌長番薯代替飯麵,但勿將番薯當菜食,否則碳水化合物攝取過量易致肥;而番薯亦會增加胃酸,胃酸過多者宜少食。
番薯又名地瓜,除橙黃色心的番薯外,還有紫薯及白薯等。香港營養師學會認可營養師吳耀芬表示,無論是黃心番薯、白薯或是紫薯,它們的營養價值大致相同,均含有豐富纖維、胡蘿蔔素、維他命 B 雜及鉀質等。簡單對比白肉、黃肉、紫肉 3 種番薯,白肉的澱粉質含量會較高;黃肉的胡蘿蔔素會較為豐富;而紫肉的花青素含量較高。
在香港,不難在西餐廳 Menu 中看到不同的扒類伴以薯菜,當中的「薯」,有時是薯條、薯角,或是令人抵受不住誘惑的香滑薯蓉,它的香味和幼滑質感主要來自牛油和忌廉,亦令薯蓉熱量增加不少!今次就教大家在家中烹調西餐,以及低脂薯蓉。
番茄配鮮蝦這個食材配搭的味道很夾,番茄酸酸甜甜的,非常開胃,令人食欲大增,而且營養價值尤其豐富,是有益健康之選!
有體臭令人尷尬,但原來體臭「現身」與否,與飲食習慣大有關係。有營養師表示,愛吃肉類者因尿酸含量增加,尿酸混合汗液後會比一般人更易「生臭」;而愛吃油炸食物,也易因難消化導致「脹氣」,並促使身體分泌大量油脂,從而成為「體臭一族」。
白飯魚煎蛋簡單易做,提供豐富的鈣質、蛋白質等,對成長中的小朋友相當有益。
今次介紹的簡易菜式,是選用了非常適合小朋友成長的食物,讓各位家長可以多一點參考,而這款餸就是白飯魚煎蛋,相信連大人都喜歡吃呢!
反式脂肪影響心臟健康,TOPick 記者檢視市面66款零食,發現當中 25 款含反式脂肪,每 100 克的反式脂肪含量由0.1至1克不等。
反式脂肪影響心臟健康,世衞去年已呼籲各國陸續杜絕含人造反式脂肪的食品。TOPick 記者檢視市面66款零食,包括薯片、果仁、百力滋、蛋糕及朱古力,當中有 25 款含有反式脂肪,每 100 克的反式脂肪含量由 0.1 至最高 1 克不等。醫生提醒,小朋友愈早進食含反式脂肪的食品,會增加提早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反式脂肪影響心臟健康,TOPick 記者檢視市面66款零食,當中有 41 款零食標示不含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影響心臟健康,世衞計劃在 2023 年前徹底清除全球食品供應鏈的人造反式脂肪。TOPick 記者檢視市面66款零食,包括薯片、果仁、百力滋、蛋糕及朱古力,當中有 41 款零食標示不含反式脂肪。不過,有營養師提醒,據營養標籤制度,每 100 克含少於 0.3 克反式脂肪的食品,仍可在標籤標示為「0 克」,建議市民應盡量避免選擇含起酥油等的產品,所選的食品就可更健康。
春日天氣時寒時暖,當天氣暖和時,還道夏天已經來臨!以下兩個食譜都是輕盈冷盤,非常適合最近悶熱潮濕的天氣,在口感上涼快一點。最重要是,這兩款食譜的食材都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值得大家參考。
香港是美食天堂,如數富有特色又受歡迎的地道麵食,車仔麵一定榜上有名。有營養師則提醒,食車仔麵除應慎選餸料,不同麵條所含熱量以至脂肪等都有分別,故揀選麵底時也要留意,精明避選相對較「邪惡」的麵底,以盡量食得較健康和有營。
香港是美食天堂,如數富有特色又受歡迎的地道麵食,車仔麵一定榜上有名。有營養師則提醒,食車仔麵除應慎選餸料,不同麵條所含熱量以至脂肪等都有分別,故揀選麵底時也要留意,精明避選相對較「邪惡」的麵底,以盡量食得較健康和有營。
焗芝士豬扒長通粉以番茄作為主要調味食材,熟番茄的茄紅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具抗衰老功效。香脆雞粒則以雞肉為主角,脂肪含量較低,亦有豐富優質的蛋白質。
超級市場中常見的油約有十數種,花生油、粟米油、芥花籽油、橄欖油。購買時要考慮甚麼?其中一點就是油的冒煙點。煙點是指油加熱到某溫度就會煙化,除此之外,油還會變質,這時候有機會產生致癌物質,影響健康。冒煙點愈低的油,愈容易在高溫下釋出有害物質。當中又以植物油的冒煙點相對較低,動物油的相對較高。
上回跟大家說到產後肥並不是一個必然的定律,但話雖如此,各位媽媽在產後是不是又急不及待想進行修身,回復產前的身型呢?在進行減肥大計前,大家不妨先了解自己在懷孕期間和產後生活和飲食上的變化,才能對症下藥。以下我便分析一些常見的生活和飲食變化,讓大家可以更注重這些生活小細節對我們飲食習慣帶來的改變和影響。
產後肥彷彿是個定律,每次有媽媽客人來見我時,總會說:「生完仔好肥呀,個肚鬆晒!」。每次說到這個話題我總會解釋,其實變肥並不是每位媽媽的宿命。在懷孕期間,適當的體重管理十分重要,期間應有三低一高(低糖、低脂、低鈉、高膳食纖維)的健康飲食習慣,並控制懷孕期間增重的幅度,而不是「一人吃兩人份」。参考我上一期的專欄,孕婦在懷孕期間只需比懷孕前每天攝取多300至500千卡的熱量及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增加約11-16公斤的體重(孕前BMI為19.0-23.5 kg/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