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怕湯丸太過肥,大家可以揀桑寄生蓮子蛋茶,或者木瓜雪耳糖水㗎 Source: http://bit.ly/2oMU831
如果怕湯丸太過肥,大家可以揀桑寄生蓮子蛋茶,或者木瓜雪耳糖水㗎 Source: http://bit.ly/2oMU831
新手家長特別緊張子女成長發展,尤其是嬰兒半歲開始進食固體食物(簡稱︰加固),部分家長或過早或急於試新食物,反而引致反效果。有營養師表示,過早為嬰兒加固有機會引致食物誤入氣管,或增加腸胃負擔,建議觀察小孩發展才決定適合的加固時間。
天氣轉凍,不少上班族早上或會賴床,如有「快靚正」早餐便最好。潮流興食隔夜燕麥,即是將燕麥用奶類產品預浸一晚,翌日便可食用。有營養師表示,燕麥及奶類不會因浸過夜或雪藏而流失營養,但提醒要注意容器潔淨,避免細菌滋生。
飯後果飯後果,一聽幾十年,而的確我們的飲食習慣,普遍都是先進餐後食水果。
長輩經常說飯後果幫助消化,又有人說身體仍在消化正餐,再食水果只會加重胃部負擔。飯後果,應唔應該食?
無論在工作、家庭上,大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長期受壓、不得舒解便容易產生失眠或更嚴重的情緒問題。改善及預防失眠當然要治根,不過飲食上也有些小技巧,令大家更加容易入睡。
又是街市尋寶時間,今次來為大家介紹鮮為人認識的小米。
香港人的正餐多吃米飯,近年亦流行在白米飯中混入糙米、紅米、藜麥等五穀雜糧,希望提升正餐的營養價值。然而,同為五穀類的小米則較少人認識。其實小米的營養價值比白米高,有助維持老人家的心臟健康和降血壓,而且口感綿滑,適合嬰幼兒食用,常被視為 BB 食物。
外出用膳,又魚又肉又飯,堆滿整隻碟,但就算全部食清光,過兩三小時又覺肚餓,是不是份量不足夠,全部要加碼?非也,原因係碟飯唔夠菜!
菜心莖部中心變成白色的情況普遍,食用對人體無害。
少肉多菜、每日要食兩份水果三份蔬菜是健康飲食的重要一環,但最近卻有人指有蔬菜出現「怪異現象」,在網上引起熱議。有網民在社交網站上載一幅切開了的菜心的圖片,莖部中心變成白色,令其懷疑有不良商戶在菜心塞入發泡膠。不料貼文一出,即遭網民嘲笑,指該菜心只是「老」了。到底菜心為何會形成「發泡膠」?東網請來香港營養師學會認可營養師拆解各種蔬菜迷思。
便便是否暢通不單影響健康,更影響心情。而不少的便秘原因都與生活習慣有關,要真正改善便秘其實可以從日常生活著手!
茶和咖啡同樣供給刺激,每朝為提神,你去 Starbucks,我返公司沖普洱,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茶和咖啡的選擇。
家中成員總有不同的身體狀態,例如老人家有三高、小孩挑食不愛吃菜,又需要豐富營養幫助成長,做飯時想配合各家人的健康需要,難度要準備滿桌食物嗎?認可營養師吳耀芬(Kathy)指黑木耳既可降血壓和降血脂,又有豐富的鐵和鈣,可說是一個菜式便能滿足老少需求。
薑的用途十分廣泛,在中藥裏有不同製法,生薑、乾薑、炮薑之異,具有不同藥效。營養學裏現在也認識到生薑有薑辣素、薑酚、薑酮等等不同成份。
燕窩被公認為珍貴的養顏聖品,不過燕窩源自於動物,就此意味著一些嚴格的素食者進補無門?其實在營養角度上,一些「植物性食材」同樣具養顏功效,其營養價值亦能媲美那些名貴食材。以下就同大家介紹幾款價錢親民、又滋補的「平民燕窩」,是素食人士的進補之選。
踏入考試季節,各位家長都忙於陪孩子溫習,甚至忘記定時進食三餐或經常出入快餐店。但其實孩子的飲食質素十分重要,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改善孩子考試、測驗的表現。有八類營養,有著不同功效,分別可以有助孩子補充體力,或紓緩情緒,令幫助孩子在考試期間集中精神。除了努力溫習,也可以為孩子準備「快樂營養素」。
不論是小朋友﹑孕婦及老人家,都需要吸收足夠鈣質,不過並非人人都接受到奶或芝士等的奶類製品。但除了奶製品,還有很多食物含豐富鈣質,除了認可營養師吳耀芬(Kathy)上次介紹過的白飯魚外,在一般街市雜貨店買到的蝦皮亦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