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類食物是人體吸收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早前多個國家或地區出現「蛋荒」,導致不少人搶購雞蛋。有營養師表示,不少食物如肉類、豆類製品等都可提供蛋白質,要替代雞蛋亦有眾多食品選擇,惟提醒攝取過量蛋白質會增加肝腎負擔,也可能影響鈣質吸收,故應適量食用。
香港營養師學會認可營養師謝施敏表示,蛋白質是經飲食攝取的 3 大營養素之一,可為身體提供熱量,血液蛋白、荷爾蒙及抗體等的構成亦需要蛋白質,故蛋白質屬身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此外,蛋白質亦能促進健康成長及修復身體組織,對嬰兒、青春期男女和孕婦尤其重要。
主要來源多為肉類
說到吸收蛋白質,一般人或聯會到雞蛋,謝施敏指,其實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大多來自肉類,例如 35 克魚、豬、牛或雞肉,已含有一隻雞蛋分量的蛋白質,又或選擇一杯約 250 毫升無糖豆漿、半磚硬豆腐或約 20 克黃豆亦可。她續指,蛋白質攝取量應為人體每日所需能量的 10 至 15 %,按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入 0.83 克蛋白質計算,以一名 55 公斤的成年女性為例,每日需要約 45 克蛋白質。
但她提醒,過度加熱食物或致蛋白質結構改變,使其不利於被蛋白酶分解,會影響身體攝取蛋白質的分量;另外,蛋白質代謝時會產生一些酸性的物質並與鈣結合後排出,如攝取過量蛋白質,變相會造成鈣質流失。
攝過量傷肝腎 或致鈣質流失
她續說,蛋白質主要來源為肉類,但吃太多肉亦會增加攝取飽和脂肪,或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攝取過量蛋白質也會增加肝臟代謝負擔,由於代謝時產生的廢物要循腎臟排出體外,因此也會令腎臟負荷增加,因此要適可而止。
Source: https://bit.ly/3Vu9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