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白肉及紅肉?
由於家畜類如豬、牛、羊,所含肌紅蛋白比白肉多,所以都屬於紅肉;而家禽類如雞、鴨、鵝及魚類,則屬於白肉。根據美國農業部指出,鴨、鵝屬於家禽類,被稱為白肉,不過它們能夠飛行,有更多紅血球帶氧氣到胸部,令胸部有更多肌紅蛋白;而雞則以行走為主,令腿部有更多肌紅蛋白,因此家畜類的雞、鴨、鵝雖是白肉,但富含肌紅蛋白的鴨胸、鵝胸和雞腿則可被稱為紅肉。
白肉與紅肉的營養價值
首先,白肉與紅肉都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可提供人體所需的所有必需氨基酸,攝取適量的白肉和紅肉有助身體吸收足夠的蛋白質來幫助細胞的生成、修復及維持正常運作。而紅白肉的主要分別是,白肉通常所含的脂肪較低,而紅則含有較多肌紅蛋白,是鐵質的來源,有助預防缺鐵性貧血。
只進食其中一款肉可行嗎?
只進食較低脂白肉,雖然同樣能攝取足夠蛋白質,但其中的鐵質含量十分低,可能令身體的鐵質攝取不足,而形成缺鐵性貧血。只進食紅肉亦可能不利於心血管健康,因為紅肉通常脂肪較高,也屬於飽和脂肪,過量攝取可引致肥胖、高血脂、高膽固醇等。加上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紅肉歸類為「較可能對人類致癌」(2A 級),如進食過量紅肉可能在致癌風險。
如何分配紅白肉的比例?
根據衞生署建議,每人每日宜進食 5 至 8 兩瘦肉、蛋或魚類,大約是整個手掌連手指的大小;而紅肉則每星期不多於 13 兩,建議紅肉的比例控制在全日肉類食量的 3 分 1 之內。另外想吃紅肉吃得健康,烹調時應選擇瘦肉的部位或去皮及表面脂肪,而且以少油的煮食方式如蒸、快炒及控制下油份量。
圖:Nadin Sh、JÉSHOOTS、Fábio Bueno@Pexels
Source: https://bit.ly/4j4F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