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燒是香港十分大眾化的食物之一,而以叉燒製成的點心也有很多:有叉燒酥、叉燒包、叉燒腸。但大家又知不知道,以不同方式製作的叉燒食品,致肥程度有天淵之別,今天就讓我和大家分享一個經驗吧!
我有一個很愛吃叉燒的朋友,他的太太也受他耳濡目染而漸漸愛上吃叉燒。
但奇怪的是,雖然大家的口味差不多,卻只有他的太太變得越來越肥。之後更把原因歸究於令她愛上吃叉燒的丈夫。但經我細問之後,我發現了致肥的原因-他的太太每天都到茶樓吃幾件叉燒酥。
叉燒酥在眾多茶樓點心食品之中,無論脂肪比例和熱量都幾乎稱冠。為什麼呢?因為叉燒酥的酥皮在製作時用了大量的油,令它的脂肪和熱量爆升:每 100 克的叉燒酥、叉燒包、和叉燒腸分別含 6 茶匙、1.5 茶匙、和 1 茶匙脂肪;熱量則分別是 440 大卡路里、260 大卡路里、和 140 大卡路里。換言之,叉燒酥的脂肪是叉燒腸的 6 倍;而熱量是叉燒腸的 3.1 倍。
三者的脂肪和熱量差別在於製作方式。咬開一個叉燒包,大家會發現入面最多的不是叉燒,而是叉燒醬。而這叉燒醬,就是額外脂肪的來源。同樣道理,吃一件叉燒酥,我們似是吃酥皮和叉燒醬多於吃叉燒。而這酥皮,正正就是那爆高脂肪的來源。
在這件事件中,我的朋友(和叉燒)都是無辜的。致肥原兇,其實是大家都沒留意的酥皮和叉燒醬。來讓我說一句客觀的說話,瘦叉燒其實是不易致肥食物之一,只可惜很多人都覺得叉燒味道不夠濃又亁身,於是在烹調時加入醬料令它脂肪大增。但其實口味是一種主觀感覺和習慣,只要細心品嚐,慢慢咀嚼,一片普通的叉燒也可以十分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