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 WhatsApp 營養師 Kathy 預約!

Beautiful Life ︳2孩媽重近200磅決心減肥 靠運動+1個飲食法勁減54磅 「為了孩子我要健康生活」(晴報) - 家營營養中心

最新消息

Beautiful Life ︳2孩媽重近200磅決心減肥 靠運動+1個飲食法勁減54磅 「為了孩子我要健康生活」(晴報)

相信不少媽媽生育後,都會面對變肥、體重增加的煩惱。台灣一名兩孩媽媽亦不例外,她去年為了小朋友下定決心減肥做「健康媽媽」,並成功靠兩招由重達 89.3 公斤(約 196 磅),怒減至現時 64.7 公斤(約 142 磅)。對此,她表示距離目標還有 10 公斤(約 22 磅),「但是我越來越有自信能達成了!」

台灣網民「羅筱婷」近日在 Facebook 群組「爆瘦公社」中分享減肥心得,指自己是從去年 9 月 1 日下定決心減肥,終於在本月初,身高 162 厘米的她體重由原本的 89.3 公斤,大減至 64.7 公斤;而體脂亦由 44.6%,激減至 29.3%。

她表示,自己是靠運動及「168」飲食法來減肥:

每日有氧 + 重訓運動約 2 小時,每星期 1 天是空中瑜伽日,但會跟隨小朋友的假日休息

  • 重訓會做 40 至 50 分鐘、快走 1 小時,運動前喝約 400 毫升齋啡
  • 沒有特別戒口,但如果第一餐吃得太好、太油或「大爆醣」,晚餐就選擇灌一杯「綠拿鐵」,「其實就是蔬果汁啦!但是因為我有在健身運動,所以我有另外加蛋白質(蛋白粉或微量 50 g 的雞胸肉)進去一起打。」
  • 炸的、烤的還是會吃,「所以這也是我沒有其他人那麼暴風式的瘦下來的原因」,但次數減少,還有「168」(早午餐+傍晚一餐),基本上都是盡量少吃一點澱粉,戒飲品、戒宵夜

她又指出,其實自己以往曾用過很多方法減肥,但都以失敗告終,「但結論就是越來越胖越來越不健康,現在我有了 2 個小孩,為了他們我要健康的生活下去!」由於她是「貪吃鬼」,很難控制自己的嘴巴,因此決定不節食,以「168 佛系減醣+運動」來減肥,重拾健康,她坦言自己曾面臨停滯期、也曾經想過放棄,「但是轉念一想,我就算是豬也要是隻健康的豬,所以又支撐我繼續了……放棄的話,之前那麼努力到底為了甚麼?」

對於不少網民驚訝她可以每日做兩時小運動,她笑言「堅持就對了」,「我覺得一旦運動習慣後,會上癮耶!一開始的我是連半小時都快受不了!」最後,她表示:「雖然離我目標還有 10 公斤,體脂還要降個6%,但是我越來越有自信能達成了!運動健身真的會讓你結美好的果實!」

168 優點 VS 缺點

不少人採用近年大熱的「168 間歇性斷食法」減肥,即在指定時間內進食,以求短時間內有明顯的減肥效果。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謝施敏(Kirby)曾接受《晴報》訪問,指「168 間歇性斷食法」的數字可分成兩部分理解,當中的「16」是指連續 16 小時不進食,而「8」是指連續 8 小時可以自由選擇想吃的食物,原理是將一日三餐縮短至 8 小時內完成,間接局限全日的熱量攝取。至於減肥效果是否顯著,就視乎跟隨者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與心態,選擇的食物種類、分量都同樣重要。

謝施敏續指,「168 間歇性斷食法」除了能藉進食時間局限全日的熱量攝取,亦因只需記住開始進食及結束的時間,所以計算熱量也更容易實踐。但她提醒,若長時間斷食,有些人可能會出現頭暈、胃部不適等情況。此外,亦有人或因擔心斷食期間會感到肚餓,所以在可進食時間內暴飲暴食,反而會容易增肥,長久下去更可能導致飲食失調,弄巧反拙。

2 類人士不宜採用

此外,她提醒消化系統差或高血糖人士,都不適合跟隨「168 間歇性斷食法」,因為用餐時間及分量不平均,都會易令血糖水平波動,有機會令身體狀況變差。

仍需攝取均衡營養

謝施敏表示,「168 間歇性斷食法」的減肥效果因人而異,若採用此方法減肥,在建議可進食的時間內,仍要注意攝取均衡營養,少吃高糖、高脂及加工食品,亦要適量進食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質及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而且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都有助成功減肥。

斷食 5 大注意事項

註冊營養師黃兆章亦曾指出,近年坊間亦流行生酮等飲食方法,但有不少求助都認為效用不大或易反彈,而最大問題正是方法難持續。他透露,曾有約 30 歲 OL,「死忍難忍」斷食 3 周,終「頂唔順」破戒,結果「一開咗個癮就愈食愈多」,事主更坦言斷食時不能出席朋友聚會,影響社交和情緒,工作期間又要不斷進食,結果「滯住滯住」影響工作表現。

黃直言,減肥只是平衡熱量吸收和消耗,「持續到就係好方法」;研究亦顯示,斷食與正常均衡飲食的效果相差不遠,又提醒任何飲食法都要參考食物金字塔,忌完全不食某類食物,且飲食要多元,例如穀物類不應只食米飯,粥粉麵都可食。

大家要留意,各種減肥方法的成效或因人而異,建議先諮詢醫生及營養師等專業人士意見。

Source: https://bit.ly/3elgv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