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視油為減肥大敵,以為只要能做到滴油不沾便可成功減肥,但其實戒油會令皮膚變差,甚至甩頭髮咖~
Source: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305512
好多人都視油為減肥大敵,以為只要能做到滴油不沾便可成功減肥,但其實戒油會令皮膚變差,甚至甩頭髮咖~
Source: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305512
一底芝士雞蛋仔有成600卡路里,等如兩碗半飯咁滯咖la~
source: http://me.nextmedia.com/beauty/20160325/37010393
介紹比大家呢隻鷹嘴豆片,每包只有3.5克脂肪,味道有啲似小學時小賣部零食既味道。減緊肥食幾塊都一樣得~
旺角豉油街7-11有
採用蒸的方法,最能保存食材的營養,菜式亦更原汁原味,簡單將茄子豆腐蒸熟,然後淋上用剁椒、蒜頭、生抽等調味的醬汁,讓味道清淡的茄子豆腐吸收醬汁,是一道做法簡單的瘦身下飯菜。
材料
茄子 2條
豆腐 1件
剁椒 50克
蒜頭 6瓣
蔥 2棵
生抽 1湯匙
胡椒粉 ½茶匙
做法
1. 豆腐切片;茄子切條;蒜頭切成蓉;蔥切粒。
2. 將豆腐排在碟上,然後排上茄子。
3. 放入蒸鍋,用大火蒸5-10分鐘。
4. 燒熱鍋,加少許油,炒香蒜蓉,加入剁椒炒勻,加入生抽及胡椒粉炒勻。
5. 將醬汁淋在茄子豆腐上,撒上蔥粒即成。
材料
磨菇 15隻
意大利青瓜 1條…
南瓜 1/4個
紫洋蔥 ½個
紅燈籠椒 1隻
蒜頭 10瓣
羅勒葉 20克
孜然粉 1湯匙
辣椒粉 1湯匙
橄欖油 1茶匙
鹽及黑胡椒 適量
做法
1. 預熱焗爐至攝氏200度。
2. 先將竹簽浸水,以防烤焗時燒焦。
3. 意大利青瓜及紫洋蔥切片;南瓜去皮去籽切片;紅燈籠椒去籽切片。
4. 蒜頭及羅勒葉切碎,加入孜然粉、辣椒粉、橄欖油、鹽及黑胡椒拌勻成醬汁。
5. 將所有蔬菜加入醬汁中拌勻。
6. 將蔬菜相間用竹簽串起來。
7. 蔬菜串放在錫紙上包好,放在焗盤上,放入焗爐焗10分鐘。
8. 取出打開錫紙,再焗10分鐘至表面金黃色,即成。
食完蒜頭要見客點算?食個橙或西柚可以幫你去口氣
source: http://www.metrohk.com.hk/pda/pda_detail.php?section=daily&id=305274
今日「家營健康營養教室」由我地既營養師助理家嘉示範整韓式燴雜蔬,泡菜炒豬肉,韓式大醬煮豬扒。
啱晒減緊肥既大家~
4月15號都有示範班,跟緊我地營養師嘅朋友歡迎免費參加~
小孩子不肯吃飯應該怎樣處理呢?
當小孩子到了大約兩、三歲的年紀,我們便應該為他們定一個合理用餐時限,例如四十分鐘。並在用餐之前清楚讓他們知道夠鐘時爸爸媽媽便會收拾東西,即使未吃完也會把飯餸收走。雖然到了夠鐘真的要收走飯餸時,小孩子一定會大哭大鬧,但這時候爸爸媽媽應該切實執行規則,以示言出必行。當然,到了晚上小孩子一定會…覺得肚餓。這時候,我不贊同完全不給東西小孩子吃,因為不想餓壞他們。但我會準備一些不好吃但卻能充飢的食物,例如完全沒醬料的白麵包、淡而無味的餅乾等讓他們糊口,讓他們知道吃飯太慢的結果。
另一方面,就是要把家中零食數量減至最少,起碼要離開小孩子的視線範圍。小孩子很多時都難以抗拒眼前零食的引誘,看到滿屋零食,小孩子難免會哭鬧著要爸爸媽媽給他們吃一點。要是爸爸媽媽按耐不住,在正餐前給他們吃,結果自然到了正餐時又沒有胃口了。
如果小孩子本身不肚餓,又或者知道不吃飯的話會有更加好吃的零食吃的話,正餐時自然不願吃飯。但很多時,爸爸媽媽就是愛子心切,擔心小孩子吃不飽,結果將底線不斷向後退。其實人的本能是不會讓自己在眼前滿是食物的情況之下餓死的。第一餐正餐吃不飽,第二餐正餐自然好胃口。最怕就是,小孩子正餐不吃東西,爸爸媽媽卻在餐與餐之間心軟給他們吃零食。這樣做容易造成惡性循環,令小孩子更加抗拒正餐,吸收不到所需的營養。
運動是減肥的方法之一,但大前提是運動量必須夠多。
要消耗一件叉燒酥的熱量(相等於170卡路里),你大概要以中速跑24分鐘(約3.6公里),即是由太子界限街跑到尖沙咀太空館的距離。
Source: http://www.metrohk.com.hk/?cmd=detail&id=304944
早前, 肥媽在大台的飲食節目中推介了一種特別食材— 印度椰子, 大讚它口感軟滑、味道香濃, 可以輕易切開, 而且一個小小的印度椰子就足以煲出一大鍋濃湯, 既便宜又好味。節目一出即時令印度椰子大受歡近, 令原本只有少數店鋪有售的使宜食材走紅。然而, 這個被大家追捧的印度椰子到底與普通椰子有什麼分別, 令它味道如此香濃呢?
如果大家留意,你會發現印度椰子入口包裝所顯示的商品名稱是”copra”, 即是乾椰肉。乾椰肉是用新鮮椰子經晒、烘、燒等方式抽走椰子中的水份, 保留椰子肉用作生產椰子油的原料。過程中部份商人會把椰子切開一半, 以加快烘乾的速度, 但切開後因椰肉暴露在空氣中而容易感染病菌變壞, 會增加成本。因此, 有部份商人會用原隻的椰子進行烘乾或燒乾, 盡量減低椰子變壞的機會, 亦方便運輸。可能因最早用原隻椰子的商人出現於印度, 亦可能是因為印度比較多商人用原隻椰子生產乾椰肉, 因而使這一種椰子制成品被稱為印度椰子。
由於印度椰子經過烘乾的過程, 椰青水的精華都保留在椰肉中, 使椰肉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都比新鮮椰子高, 當中脂肪量更比新鮮椰子的多接近一倍。因為椰子的香濃味道正是源自於椰子油, 而印度椰子的脂肪量又比新鮮椰子多, 使得印度椰子味道特別香濃, 一個便足以取代兩個新鮮椰子。若從烹飪的角度出發, 印度椰子當然是方便味美的選擇, 但從營養學的角度出發就不一樣了。因為椰子所含的脂肪以飽和脂肪為主, 總脂肪量較多亦即是飽和脂肪量亦較多。同樣以100g計算, 新鮮椰子已有近30g飽和脂肪而印度椰子更含高達58g的飽和脂肪。印度椰子飽和脂肪之高實在不宜經常食用。
總括而言, 印度椰子香滑味濃, 但飽和脂肪含量過高, 不宜經常食用。即使只是煲湯, 脂肪亦會溶於湯水中, 偶一為之便可, 否則容易引起健康問題。
source: http://member.healthyd.com/space.php?uid=7265&do=blog&id=51829